医师介绍
1968年初中毕业后的杜怀民怀着满腔热血参军入伍,之后服从组织分配在解放军264医院工作,8年后转业回到唐山马兰庄铁矿职工医院上班。退休后本可颐养天年,杜怀民却本着对医生行业的热爱与坚守,毅然决定回村自己开诊所治病救人。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经常发生有机磷中毒事件,邻村的杜桂琴下地时口渴误把农药当成凉水喝了。当即出现呕血、流鼻血等症状,由于交通不便无法送到大医院延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村医说没救了。家属不死心的将患者抬到了杜怀民的诊所,杜怀民看到病人后也说中毒太深了。都抬到家门口了你不治也得治,杜怀民赶紧和家属一起将病人用矸水全身洗干净,然后分别从上下肢静脉给她输液治疗,患者在杜怀民的诊所昏迷了三天,杜怀民就在患者的病床前守护了三天,观察心跳、瞳孔等的变化。令人欣喜地是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而杜怀民却因劳累过度病倒了。患者心里过意不去,带着家属过来探望杜怀民,杜怀民却说:“一个医生真正的幸福就是用自己的才智辛劳换来病人的康复。”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交通设施还非常落后,农村产妇生小孩没有条件去大医院接生都是找接生婆接生。1992年的一个寒冬深夜里,几声强烈的敲门声伴着哭喊声响彻整个村庄。杜怀民赶紧披上外衣,赤脚跑了出去。家属哭着喊着说孩子生不出来,拉着杜怀民一路紧跑着到了患者家中,家里已经有两个接生婆守在产妇身边不知所措。产婆说小孩已经露出头两个多小时了,就是生不下来,眼看着产妇越来越虚弱,情况也非常危急。杜怀民查看后确定是产妇阴道纵膈约有2厘米厚5厘米宽,如果这么厚的纵膈中间有大血管,那么大人小孩将性命不保。杜怀民急中生智当即从两侧用缝合线把其扎上,然后从中间剪断,剪断后小孩子立即生出来了,大人孩子都保住了,全家人感动的痛哭流涕。第二天患者家属带着礼品等去杜怀民的诊所,但都被杜怀民一一回绝了,让家属拿着这些礼品好好给大人买点营养品补一补并告诉他们大人身体太虚弱了需好好调养一下。这是杜怀民行医路上的第一次接生,从这之后三里五村的凡是遇到难产的都来找杜怀民,而杜怀民也开始努力学习妇产科以便帮助更多的难产病人。在那个饱经风霜的年代,杜怀民接生的难产妇女大约有四五十人,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生命的奇迹。
91岁高龄的张洪,参加过八年抗战,抗美援朝等多场战役。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有着铁打的意志,雷打不动,风吹不摇,却被疾病折磨了二十多年。杜怀民每天都会到家里为其免费诊治检查身体,不管是多贵的药品该用就用,绝不含糊。村里的孤寡老人病倒在床后无法到诊所就诊,杜怀民知道后就会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为其免费诊治。杜怀民行医四十多年来以守护百姓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一直坚持为孤寡老人以及贫困家庭的病人进行免费诊治。
慕名而来就诊的患者都知道杜怀民的诊所,每个月都会定期举办一些免费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的义诊活动,方便了村里村外好多人。除了定期举办义诊活动外,杜怀民还坚持走访附近邻村的孤寡老人以及五保户为他们做定期的身体检查,有病的看病,没病的和老人谈谈心里话。杜怀民说:“行医走访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能够看到跟我一样的老人脸上洋溢的笑脸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为了能够更好的防治这类疾病,杜怀民四处奔波到处学习取经,研制出自己独有的一套防治方法。据杜怀民说一例手足口病患者,他最多用四五天的时间就能使患者痊愈
古语有“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即一个医生,心地要像菩萨一样善良,对待病人应该温和如春;医术要像神仙一样高超,对待病人应该妙手回春。”用杜怀民自己的话说就是:为基层群众做服务,只要能减少乡亲们的痛苦,让村民少花钱治大病,就是医生最大的幸福。钱乃身外之物,为广大群众治好病才是医生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