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背起药箱 , 至今25年未曾放下。25年周而复始,3000多人口的乡村来来回回他走遍了每一个角落,给每个来看病的乡亲建立一个健康档案,熟知他们的病情、禁忌,做到这种程度的人,该拥有怎样一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乡下多为留守老人或儿童,道路不便行走,所以出诊看病已成为孙明军的寻常之事。偶然的一次,我们去孙明军家里做客,刚见到他,还未来得及开口,一阵电话铃声就急促的响起。接到电话,孙明军马上起身,进屋拿上他常用的出诊箱和电瓶车钥匙,歉意地微笑着和我们告别:“你们先进屋喝杯茶,我马上就回来。”“谁打的电话啊?”我问旁边孙明军的爱人。“还不是那个武叔,也是没办法啊,武叔两年前得了中风,留下的后遗症,身体孱弱,老毛病了,经常发作,你孙哥经常去,没事的,你先坐下来喝杯茶等着。”嫂子叹口气,无奈的说。
“孙医生,你这是去那个方向?上来上来,我捎您一程!”要是在路上见到疾步行走的孙明军,徐寨村的村民多会停下来问一声,看看是否能将这位急着为村民看病的医生尽早送到病人身边。
这么些年来,风霜雪雨随叫随到,从没收过出诊费。
孙明军出诊不光没收过出诊费,还经常给病人支付医药费。同村的孙某,儿子贪玩将自动铅笔的笔帽不慎吸入了气管,孩子呼吸受阻,眼看着有生命危险,有心送医院家里又担心医药费。孙明军二话不说,把打算还进药的钱借给孙某儿子急用。隔壁家的女儿两岁时经常半夜发高烧,不管夜里几点,只要邻居来敲门,孙明军就第一时间过去给孩子打针,说来也奇,一针下去,孩子就恢复了,夜里也不会再闹。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孙明军的医术好,人缘好,不仅本村的人,永兴镇周边的村民也常见到慕名就医问诊的。
我们问孙明军:“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你走到今天?”,他说:“我是一个医生啊!”这样普普通通的一句回答,却是我听到过的最美的答案!